深植学术中国特色 厚实学科体系建设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术与学科建设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

2021年4月14日,由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经济科学出版社与辽宁大学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术与学科建设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研讨会以中国共产党百年的经济理论与实践为核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创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学术体系和学科体系的建设性意见。

此次研讨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教育部原党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顾海良,中央民族大学原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泰岩,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动态》常务副主编胡家勇,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常务副主编、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邱海平,中国人民大学期刊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副主编杨万东,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评论》编辑部主任、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赵峰,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原院长徐向艺出席并发言,经济日报社副总编、“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季正聚,人民日报社理论部部务委员、经济社会编辑室主编张恬怡,光明日报社理论部主编张雁,山东协和学院王桂云教授,山东财经大学吕玉芹教授等线上参加了研讨会。辽宁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带头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林木西,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一流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王璐,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吕萍,经济科学出版社社长李洪波、副总编辑柳敏以及财经分社部分编辑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由林木西教授主持。他指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总结回顾我们党的百年经济理论和实践,对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顾海良教授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一百年”,他从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文本逻辑角度,深刻总结和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与理论创造。

黄泰岩教授从经济学者研究的视角提出了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新思路,认为挖掘国内学者们的研究,尤其是在1949年以前所撰写的政治经济学的文章,对于研究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非常重要。邱海平教授从当前政治经济学科发展重大机遇的角度,鼓励更多的年轻学者加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行列,完善理论经济学人才队伍建设。杨万东教授呼吁图书出版业应弘扬主旋律、做精书、做好书,真正将出版行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情景”,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的红色历史。胡家勇教授重点关注了改革开放后的理论创新,强调应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徐向艺教授从管理学学科角度提出,我国要立足中国国情、中国文化,深入研究中国公司制度的特殊性,建立现代管理学的中国学派。赵峰教授从教材建设角度提出,当前经济学科教材建设是循序渐进、分步骤推进的,这有利于经济学科的更好发展。

最后,吕萍副总经理和李洪波社长分别代表集团和经济科学出版社发言。吕萍副总经理向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诚挚祝贺,对大家长期以来对经济科学出版社发展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她指出,经济科学出版社历来以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为己任,注重经济学科典史论的精品出版,助力发展中国经济学。“时逢‘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替节点,经济科学出版社期待有更多的学者可以积极参与到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队伍中,共同推出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精品、良品,共同推动中国经济学科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李洪波社长表示,经济科学出版社一定会全心全意为学术研究提供更宽广的传播路径,为经济学科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