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科社三支部为联合党支部,党员主要来自经科社对外合作出版中心、教材分社、经济理论分社、金融编辑中心、经管编辑中心,共有16名党员,是经科社图书出版工作的中坚力量。2019年7月,财政部机关党委将经科社三支部选定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试点单位。
一、“四强”党支部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2019年,经科社三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密结合出版业务工作实际,深入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支部作用,为推动集团和经科社出版主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支部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积极认真地开展“四强”党支部创建活动,一是加强学习教育,提高干部队伍战斗力;二是规范组织设置,制度建设日常化;三是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四是密切联系群众,发挥核心作用。
支部创建经验被财政部机关党委推荐参与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强”党支部建设书面交流,成为参与交流的25个企业党支部之一, 2020年2月12日,旗帜网以《聚焦编辑出版业务,提升“四强”支部建设水平”》为题予以发表。
二、“四强”支部建设的经验与成效
党建工作是编辑出版工作的灵魂。2019年以来,经科社三支部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以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为重点,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政治站位,提升组织保障能力、工作效率,带领支部全体党员努力创造一流业绩,推动出版事业的发展。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
支部党员大多来自编辑部门,承担着保障图书出版工作中心任务的重任。支部始终坚持党建、业务一起抓,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去,结合业务特点,把党的工作、党的纪律融入具体工作,最大化地发挥自身优势,从政治思想上带动大家,从实际行动上带领大家。
支部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不断增强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把关意识,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工作中认真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严格遵守出版法规和宣传纪律,认真做好选题和内容的审核工作,切实把好出版物选题关、内容关,确保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压紧压实政治责任、领导责任,从出版物选题到三审三校、签发各环节明确责任,做到各负其责。
(二)优化选题结构,做好主题出版
支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坚持健康的文化品位,优化产品结构,着力组织双效益的选题,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加强主题出版。近年来,支部所属编辑部门逐步减少选题品种,提高出版门槛,压缩无效、低效品种,减少超范围的选题、内容平庸的选题,杜绝格调低下、粗制滥造、抄袭模仿、逻辑混乱、文字质量差的选题。近年来,支部所属部门打造了一系列精品力作,推出了一批重点项目,不少图书获奖。
由支部所属部门和党员主要组织、编辑、出版的《中国道路》丛书首批推出了31种(截至目前出版近50种)。丛书出版后获得了中宣部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表扬,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做了详细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丛书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向党的十九大献礼的精品出版物选题”、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推荐选题目录,被中宣部遴选为“书影中的70年﹒新中国图书版本展”参展图书。
2019年,支部所属部门和党员还完成了“十三五” 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出版规划项目《复兴之路:新中国经济思想研究》丛书(10种)、“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19种图书(超1000万字)等的编辑出版工作。这些图书出版后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最近评出的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中,支部所属部门和党员编辑出版的图书有十多种获奖。
(三)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
积极拓宽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渠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充分发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向世界展示中国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的桥梁作用。支部的同志积极开展对外洽谈,近年来陆续达成多项版权输出协议。2019年,实现《中国道路》丛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现代经济学大典》等图书版权输出26种。其中,2个项目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项目,3个项目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截至2019年底,《中国道路》丛书中, 17种图书成功输出英文版权,3种图书成功输出印地语版权,30种图书作为馆藏图书被大英图书馆收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经科社三支部在践行“四强”党支部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充分挖掘每个党员的特点、更好调动每个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每个党员的优势等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在今后的工作中,支部将立足新形势、把握新要求,乘势而上,发扬优点,改进不足,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忠诚履职尽责,推动支部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